来黔西已经十天,对这座城市也渐渐熟悉。学校开学一周,也走上打杂的工作之路。
中午来到水西公园。它是以明正德年间修建观音阁为基础,在民国初年改建为水西公园。往里走爬上门边的小山,就是半山亭和观文塔。观文塔是黔西古城的标志,始建于1726年。虽然只能仰头看模糊的塔尖,但七层的高度的确在公园门旁突显。塔上面长着青草和盆景,给单调的孤塔略加殊色。只是看着紧锁的大门,有一丝凉意。在中国的每一处地方,比如塔、庙之类的有点历史渊源的处所,总是深门紧锁,把人们拒之门外,似乎在向人们表明一种不可触碰的威严。这的确是一种奇怪的现象。按理说,有历史渊源有纪念意义,应该是让人骄傲自豪的最好表达,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,告诉到来的每一个人,让他们面对皓月长天,回想起这一段深情往事,自然而生一种敬畏和内心深处的自豪。
前面是李世杰雕像和观音阁。李世杰,1716—1794,字汉山,号云岩,黔西隐者坝人。园内有其雕像和牌坊。观音阁始建于明朝,是水西公园的前身。
最喜欢的是梅亭。对面是奢节墓。奢节,元朝水西(今贵州黔西、大方一带)人,彝族女酋长。公元1301—1303年,元廷派中书右丞刘深率湖广兵二万远征云南“八百媳妇”路过贵州时,大肆搜刮丁夫粮饷马匹,要水西出金3000两,马3000匹。1301年5月,宋隆济起义。8月,奢节在水西起义,围攻顺元城(今贵阳),杀死知州张怀德。1303年7月,奢节和宋隆济先后失败,被俘就义。奢节和宋隆济的起义,为贵州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水西人民称颂她为“烈姬”。
在梅亭总能听到电子琴声和二胡声。弹电子琴的老者都七十来岁了。面前铺开琴谱和几本歌书。听他说,他在这里弹电子琴都二十多年了,工作之余就学弹。弹的多是老歌和流行曲。我去了很多次,发觉他谈最多的还是《最炫民族风》、《军中绿花》这类的老歌,很多都是革命歌曲,不知道他是不是怀有一腔革命情怀。看来他很喜欢看《星光大道》和听凤凰传奇。可惜了,要是桃子和坤坤两个遇到,你们准火。这几次都重复说他要学《我要去西藏》,感觉很好听。拉二胡的老头也差不多的情况,只是更倾向于革命歌曲。
我坐在旁边安静的听着他们的旋律。在公园深处,没有鸟鸣和街市的红尘杂乱,却是满山都能听到的琴声,也算是一济安静的良药。当然我是特别的喜欢,因为这时候的自己,内心总能有种莫名的冲动。快毕业那阵。拿着凤菊相机,每天早上从北碚乘503公交来朝天门。都会坐在朝天门的台阶上,看着嘉陵江和长江交汇于此,听着在台阶上的吉他声。听着自己喜欢的《涛声依旧》、《好久不见》、《祝你一路顺风》和《蓝莲花》,总感觉周围的一切会是这样的熟悉。那时候《北京爱情故事》和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很流行,不过我没有看电视,不知道《滴答》是《北京爱情故事》里面的歌。来黔西的这段时间,我还喜欢上了这首歌。有时候一个人呆,就翻出来听一下。那声音清澈高远,确实让自己内心平静。心绪如歌声一样心静如水,像江水一样吐故纳新,消失在天际,留下内心的抚慰和难以抹灭的幻想。
在水西公园听歌不会有朝天门听歌的舒适和宁静。这里来听歌的人们显得吵闹和没有音乐质,总是闲话特别多,缺少对音乐的尊重和向往。当然我同情他们的所作所为。首先,黔西只是一个小县城。公园对于这里的人们,只是一个暂时的歇脚处,来这里的人们甚至有一种奢华。但朝天门在重庆的市中心。在西南西北部,西安、成都、昆明和重庆算是大地方了。在大地方的人们难得有一种奢华的心理,更能体会小地方的落后和戏剧般的可悲。见过大世面的人,更能体味底层人们生活的酸楚,更容易产生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之心。所以面对的都是音乐,都是通俗俚曲,却有不同的感受,你就不会为他们而常抱怨言了。
其次,黔西人普遍不读书,对外界的认识太狭小,体会不到大都市的快节奏和地覆天翻。整个黔西,像样的书店一家都没有。只有大转盘处有一家成才图书商城勉强可以解燃眉之急,但都实在让人无法启齿。这段时间我在里面还可以看到熊培云的《思想国》,孔飞力的《叫魂: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》和刘瑜的《民主的细节》。偶尔还会看到中华书局和生活•读书•新知三联书店版的几本书。因为一个城市书店的质量,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一座城市的质量。重庆市就不同了。朝天门后面的解放碑处则有新华书店,那可是重庆少见的大书店之一。黔西的新华书店连说一下的必要也没有了。在我看来,一个城市没有像样的书店,没有供人阅读的图书馆,那么这座城市就没有一颗耀人的灵魂,没有一股向上的梦想和进取方向。
最后,黔西县城只有一条大街,沿着水西大道、莲城大道,一个县城就差不多走完了。确实,小县城供人行走的地方都很有限。当然你可以说,县城怎么可能和大城市比呢?是的,我的意思是,如果你没有出过远门,没有去过大城市,那么你心目中的大城市只不过是你生活经验的无限放大而已。大城市的人们住更大的房子,讲究更大的排场,坐更好的车和穿更好的衣服,花大把的钱。你想的都是对的。但是你不知道,不管是哪个年代,也不管是在哪里,能这样过的人其实并不多。更多的人和你我一样,为一颗白菜苦恼,为这顿饭要不要多吃一碗犯愁。可是有一点他们和你并不同。他们能看到社会的不公给底层人民造成的生存灾难,他们更能理解底层社会的艰难,他们不会为自己可以去唱一次KTV而觉得比别人高一等,也不会因为一起去挤公交车而变得不快乐。因为他们懂得,生活的全部意义,只在于承认自己的可悲,却不去寻求他人的同情,而是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劳动,去换取一块安稳的面包和吃完面包后的那份自由。可是这些,却不是小地方的人所能理解的,因为他们真的理解不到。他们甚至不知道,北京早已不是北京人的北京,上海早已不是上海人的上海。今天的北京、上海是所有人的北京、上海。可是,这个小县城却只是我们自己的县城。
所以,愿我们都去做做北京、上海人,而不只是县城人。
写于2012年8月26日,修改于2012年9月9日。